集团首页|旧站入口|English
    
 首页 | 关于我们 | 团队队伍 | 教学工作 | 学科科研 | 员工园地 | 党团建设 | 合作交流 | 研究基地 |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 资料下载 | 培训中心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研讨宣讲 
 开辟境界 
您的位置: 首页>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术研究>正文
【广西日报】专家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
2022-12-14  


编者按:必威betway官网具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首任董事长马君武先生于1906年将《共产党宣言》的纲领部分翻译成中文刊载于《民报》,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中共创始人之一李达先生和《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陈望道先生都曾在必威betway官网任教。该校始终传承马克思主义研究传统,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上取得卓越成效。新时代十年来,该校必威betway官网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实际相结合,聚焦研究基础理论重大现实问题,获国家级重大课题5项。目前,学校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已入选广西一流团队建设名单。为更好交流学习,本期理论版邀请该校5位国家级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结合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思考。敬请关注。


以中国特色发展模式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范祚军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这一论断指明了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总结、探索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实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是突破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新模式。“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以中国特色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更好地发挥科技在经济、军事、生态、民生等方面的重要战略作用,使科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有力的战略支撑。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方向,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党发展科技事业以“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根本宗旨和任务目标。区别于西方政党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和利益的根本目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始终坚持以社会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科学谋划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科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对我国高科技企业堵截打压,一些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着“卡脖子”的困境。面对这些风险和挑战,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战略部署,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化挑战为机遇,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沉着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供根本政治保证。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如期建成科技强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战略支撑,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安全性。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科技发展自立自强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研究。


区别于西方国家依靠殖民掠夺、对外扩张的方式,完成包括资本、劳动力、市场的各种资源要素的原始积累,开启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主要矛盾,以举国之力集中发展国家工业和科技创新,成功研制“两弹一星”,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就,大大增强了我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历史和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举国体制优势下,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集中力量办大事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各种力量的统筹协调;以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核心关键为突破,形成推进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必须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运用新型举国体制推进体系化科研攻关,统筹各类创新资源,“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科技进步为民造福


区别于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其科技发展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为追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科技发展也必须坚持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本质要求,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究其根源,在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内在动力不同,因而科技使命、任务大相径庭。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进科技进步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让科技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科学社会主义为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绘制了美好蓝图。科技发展成果必须用之于民,用于解决社会民生、生态环境、乡村振兴、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支撑。


(作者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必威betway官网副董事长)



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三件大事的历史性胜利

吴家庆

“大事”是一个时代最鲜明的标识。党的二十大报告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定位为新时代十年的三件大事,并指明“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这为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及其里程碑意义提供了一把钥匙。


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破解“两大难题”、实现“三次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自觉肩负起了破解“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两大难题,实现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三次伟大飞跃的历史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第一大难题成功破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破解第二大难题的历史新纪元随之开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民族复兴之路上接力奋斗,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从制度保证、物质基础、精神力量等维度多向发力,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些伟大的成就证明,我们党找到了破解民族复兴难题之道,而这已经并将继续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得到全面跃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新起点新要求,呼唤着新气象新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维度审视,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赢得高度认同基础上越走越宽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回应重大时代课题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牵引下走向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坚定自信中走向繁荣兴盛。毋庸置疑,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必然结果,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依据,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


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一步步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是人民的需求在新时代的集中表达,包含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等丰富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大幅提升经济实力、全面夯实发展基础、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的同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并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打造了世界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城乡、地区和不同群体居民收入差距总体缩小,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教育普及水平稳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扩展,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等等。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充分说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不断变为现实,极大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作者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必威betway官网君武学者特聘教授)



坚守底线增强斗争本领

徐秦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严峻的风险考验,必须坚守斗争底线,增强斗争本领。


一要增强本领培育斗争思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要增强风险评估本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世界发展规律和趋势、各国各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国际局势的变动进行正确分析,在保持忧患意识的基础之上增强战略定力,划定可承受底线,有策略、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预案。坚持系统观念,将党和国家事业置于经济政治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置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之中,善于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应对好风险考验。坚持自立自信自强,坚持底线思维,在涉及党和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寸步不让,灵活主动地依据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策略和战术,化挑战为机遇转危为机。主动打造“非对称式”优势,破解传统“串联式”发展的线性难题,实现“并联式”发展和超越,力争在受国外制约的关键核心领域和“卡脖子”问题实现突破,化被动为主动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


二要自我革命提升斗争实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破坏党的团结统一、损害党的正面形象、危害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的因素仍存在,必须坚持自我革命、铲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毒瘤,切实提升斗争的实力。要端正态度,准确地、有步骤地、长期不断地纠治“四风”问题,建立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破除特权思想和行为,提升工作的透明度、公开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始终保持“我是谁”的理论清醒,明确我们党的属性、本质、地位和作用,从源头上消除腐败产生的土壤,永远吹响反腐败斗争的“冲锋号”。增强“为了谁”的责任担当,惩治人们身边的“小官巨贪”,整治“为官不为”的庸官懒政怠政现象和“乱作为”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健全完善“依靠谁”的制度保障,推进反腐败立法,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人民监督等监督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增强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和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注重培养斗争精神和斗争策略,增强斗争能力。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营造优胜劣汰的良好局面。


三要坚定信念凝聚斗争伟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使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牢牢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做到透过现象清楚认识本质,不被表象所蒙蔽,面对利益诱惑时坚守共产党人初心使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回击历史虚无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想,筑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主动权,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不可逆转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的认同,不被外部敌对分裂破坏势力所利用,清除其对人民大众的蛊惑,增强斗争的志气骨气。构建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协作、共同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不断及时回应人民诉求和期待,使人民心向党、跟党走,凝聚新时代新征程伟大斗争的磅礴伟力。


(作者为广西教学名师、必威betway官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梁建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传播中华文明的立足点,如果放弃了、淡化了、模糊了中华文化立场,中华文明的传播就可能有违初心、有辱使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关键要做到“四个坚守”。


坚守中华文化的政治立场。首先要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党是中华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领导者,只有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华文化不走样、不变质、不变味。其次,要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双为”方针。封建主义的文化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资产阶级的文化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而社会主义文化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为方向,这两者相互关联。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体现其社会主义属性,也只有坚持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得到切实保障。最后,文化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明的传播要致力于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坚守中华文化的主体立场。文化必然与特定的文化主体相关联,必须深层地回答坚持谁的文化、为了谁的文化等问题。坚守中华文化的主体立场,就是要坚守中华文化的民族主体性,使中华文化的内涵与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华文化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灵魂与根基。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也必然要通过坚守中华文化的主体立场,确证和追求自身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与身份。这种文化主体立场的坚守正是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文化自觉的集中体现。坚守中华文化的主体立场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崇洋媚外的西方文化优越论、西方文化中心论。文化领域的西化论者常常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实际上就是丧失文化自信,食洋不化。二是盲目排外、故步自封的文化自我中心论。坚守中华文化的主体立场,固然需要传承,但更需要创新与超越,否则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进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


坚守中华文化的理论立场。坚守中华文化的理论立场,就是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因为,一方面正是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中华文化才能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才能走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轨道,才能具有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在与中华文化相结合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获得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不断开辟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离开了中华文化的滋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就会发生“排异反应”,就会水土不服,更谈不上生根开花结果。坚守中华文化的理论立场,要在两个向度上精准发力:一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二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穿透纷繁芜杂的文化表象,广泛吸收一切先进文化的养料并实现中国化时代化,更好地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实践。


坚守中华文化的价值立场。任何文化都内含着文化主体的价值立场以及由此做出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中华文化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前进方向,因此必然具有双重价值立场:一方面,中华文化必须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立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道义基础,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内外形象,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的方向,是我国价值共识和主流民意的最大公约数。我们讲文化自信关键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马克思主义以实现全人类解放为价值使命,因此中华文化又必然坚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立场。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华文化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贡献与坚守,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交融共生的基础性支撑。


(作者为必威betway官网君武学者特聘教授)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维度

肖安宝

党的二十大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西方式的现代化,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指出的现代化,更不是实践中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所走的现代化,而是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的一条充满活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始于新中国成立,但中国式现代化则源于改革开放以来,且在党的十八大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创设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即让公有资本以及各种非公有制资本共同发挥作用,换言之,利用与引导资本,使资本从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转变成以增加社会财富为目标,也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死劳动”支配“活劳动”或生产资料雇佣劳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是“现在支配过去”(“活劳动”支配“死劳动”或劳动主导资本)所形成的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而且走得好。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人类现代化的一般共性,也有自己的特色。现代化,是人类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范式转变,在科技、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带有很深的印记。由这些汇聚而成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等发展程度则成为衡量各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鲜明的标识。历史发展昭示,社会历史条件、政治主导力量以及意识形态属性的差异决定了各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及其价值取向的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叠加,是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推动中国走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而这优势,归根到底源自全体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党不仅拥有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能够积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而且能够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因此,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为必威betway官网君武学者特聘教授)



Close Window